患了胆囊结石究竟应该怎样治疗?是一切了之还是保胆取石?实际上,实施切胆手术一百多年来,学术界一直就此争论不休。“切胆派”观点认为,患胆结石就一律应该将胆囊切除,另一派是近年越来越壮大的“保胆派”,认为应该在取出结石的基础上尽量保全胆囊。谁对谁错?让我们看看新闻事实是怎么说的。
《武汉晚报》13日讯:立秋后,市民张先生感觉有些“秋燥”,为了“泄火”,便煨了些海带汤服下。没想到,在喝下热汤后,张先生竟腹痛难忍,还上吐下泻。
今年42岁的张先生近一直感觉有点“燥”。因口腔溃疡,张先生想到海带排骨汤可以清火,就煨了些热汤喝了。当天晚上,他却被意外“放倒”。家人随即把他送往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。经检查,张先生系急性胰腺炎。医生立即给予解痉治疗后,张先生症状缓解。
原来,张先生在几年前就因为胆囊疾病而切除了胆囊,医生提醒他要少吃油腻的食物。像张先生这样切除了胆囊的患者,肝脏分泌的胆汁如涓涓细流不断排入十二指肠。大量进食油腻食物,肝脏不可能一次释放大量胆汁帮助消化,胆汁就会相对缺乏,食物中的脂肪得不到充分消化,容易产生腹泻,而且也容易引发急性胰腺炎。
医生提醒,摘除了胆囊的患者一定要注意饮食,一旦发现相关症状,要尽快就医。
爱胆护胆 科学保胆1 胆结石患者为什么要保胆?
▲胆囊的功能不仅是“蓄水池”
中国护胆联盟顾问专家、四川结石病医院肝胆外科专家何明刚教授认为,切除胆囊之后,对人体造成的伤害,绝非胆汁失去“蓄水池”那么简单。现代研究发现,胆囊具有极为复杂和重要的功能,是不可缺少和替代的重要消化和免疫器官,胆囊切除手术的种种问题,引起我国医学界对胆囊功能的高度重视,我国普外科鼻祖裘法祖院士曾发出“重视胆囊的功能,发挥胆囊的作用,保护胆囊的存在”的伟大号召。我国肝胆外科一代宗师黄志强院士更是呼吁到:“内镜保胆思维是我国外科的一件大事,是21世纪的一件大事”!
消化不良:切除胆囊后,无论我们是否进食和需要消化,胆汁从肝脏分泌出来24小时直接进入我们的消化系统当中,造成我们真正需要胆汁发挥作用时,胆汁储量不足,身体出现耐受消化不良,造成长期的腹胀腹泻的问题。
对结肠癌发病率的影响:本世纪初,欧洲医学界曾对胆囊切除的患者进行了长期的跟踪调查,得出的结论竟然显示,胆囊切除的患者,结肠癌的发病率较没有切除胆囊的人群高出4-5倍。
切了胆结石长进肝里:切胆治疗的理论基础就在于切除胆囊之后就可以避免出现胆结石,但据中国保胆人张宝善教授表示,在胆囊被切除后,胆道里边的胆汁失去了胆囊的缓冲保护,就会形成涡流造成胆汁在胆管内出现沉淀淤积,并终形成胆总管结石的高发。据北京大学医院2002年对795名胆总管结石患者的调查显示,切除了胆囊的胆总管结石患者人数高于未切除胆囊的患者4倍以上。
爱胆护胆 科学保胆2 以美食的名义好好爱护胆囊